色温是照明光学中用于定义光源颜色的一个物理量,简而言之就是指光线的颜色。
每种光源都有自己的颜色,从红色到蓝色,各有不同。当色温越高的时候,光源发出的颜色就越偏冷,大致是经历一个红——橙红——黄——黄白——白——蓝白的渐变过程。
举例来说,如果我们身处一个黄色光源的环境之中,那么这个环境中的白色会被渲染成黄色,但是由于人眼具有“智能色偏修正”的功能,即使进入这样一个环境,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适应这个环境的光源色彩,因此有可能感觉不到白色发生了异常。
但是相机并不具备这种能力,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借助白平衡的能力来实现纠正色偏的效果了。
01 什么是白平衡?
所谓白平衡,就是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,调整好红、绿、蓝三原色的比例,使其混合后成为白色,使摄影系统能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得到准确的色彩还原。
数码相机白平衡的调整通常有三种模式:自动白平衡,分档设定白平衡,精确设定白平衡(手动设定模式)。不同的相机设有不同调节白平衡的方式。
一般的普及型的数码相机大都采用自动白平衡:依赖数码相机里的测色温系统,测出红光和蓝光的相对比例。再依据此数据调整曝光,产生红、绿、蓝电信号的增益。这种白平衡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简单、快捷。
一般情况下,使用时选择自动白平衡就足够了,但在特定条件下,如果色调不理想,也会需要用到其他各种白平衡选项。
02 色温与白平衡的关系
通常我们可以利用色温工具来实现画面的白平衡,从而得到一个更加中性的色彩取向。
例如当画面偏蓝的时候,我们可以提高色温值,为画面加入暖色(黄色),从而实现白平衡的效果。
同理,当画面偏黄的时候,也可以降低色温值,为画面加入冷色(蓝色),从而实现白平衡的效果。
当机内色温值与外界一致时,相机就能正确的表现白色。
具体来说,假如现在外界色温是 4000K,我们将机内色温也设置为 4000K 时,白色就能被相机还原为白色,如果我们把机内色温值设置为 5000K,画面就会偏暖。
这是因为当我们把机内色温值设置为 5000K 时,机器会认为外界的色温是偏蓝色的,因此需要增加黄色来中和蓝色,以实现还原白色的效果。但是外界实际的色温是 4000K,因此这时候画面就会偏暖了。
同理,如果外界色温是 4000K,而我们把机内色温值设置为 3000K 时,画面就会偏冷。
简单的理解,环境光的色温与相机的色温设置是刚好相反的,这样才能形成中和。从而还原物体反射出的真实色彩,拍出更通透与标准色彩的照片。
03 混合光源下的白平衡应用
在很多场景中,光线的色温并不是单一的,而是由不同色温的光线混合而成,比如日光与阴影。
在这种情况下,可以使用自动白平衡,或者选择与主导光线一致的白平衡预设,以RAW格式拍摄,这样在后期处理的过程中,你可以创建不同白平衡设置的多个图像版本,并且将它们进行合成。
上图使用了日光白平衡设置,其效果就是,阳光照射的一侧色彩还原是准确的,而阴影覆盖的一侧画面则会偏蓝。
在第二张照片中,白平衡设置为阴影,所以图片右侧的色彩还原是准确的,而另一侧偏暖。相比之下,显然第一张更自然一些。
04 渲染色彩的白平衡
很多时候,不同的色温对人的观感也会有不同的影响。在渲染画面氛围的时候,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特性来辅助我们表达感情。
比如在拍摄日落时,金色的光线会增加画面的气氛,而如果将这种色调去除,就会让画面显得苍白、平淡。
比如在拍摄日落时,金色的光线会增加画面的气氛,而如果将这种色调去除,就会让画面显得苍白、平淡。
经过这样的调整之后,画面的光线呈现出暖色,给人的感觉就会更加炽热、温暖。
为了确保画面的白平衡如你所愿,最好使用RAW格式拍摄,这能让你对画面的控制更加灵活。如果使用JPEG格式拍摄,图像的白平衡设置会在相机系统内完成。
当然,你也可以直接进行后期处理,使用Photoshop对色彩平衡进行调整,代价是必须牺牲一些图像品质。
而如果使用RAW格式拍摄的话,你可以在Adobe Camera Raw或其他的RAW文件处理器中,随时对图像的白平衡设置进行更改。
如果你想让某张照片更暖一点或者更冷一点,只需要将“色温”滑块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就可以了,操作起来更方便!